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九游充值回馈 > 新闻动态 > 315后借钱更容易了!但你借的钱,真的花在买东西上了吗?
315后借钱更容易了!但你借的钱,真的花在买东西上了吗?

发布日期:2025-04-13 12:47    点击次数:77

315刚过,金融圈的风向标就来了个大反转。原本以为这次行业要迎来大整顿,搞不好连不少网贷平台的老板都得跑路,结果呢?政策一出来,不但没整顿,反倒给消费金融行业开了绿灯,还要继续加码支持个人消费贷款。这下可好,借钱更容易了,但有个问题悄悄浮现:你借来的钱,真的都用来消费了吗?

【事件经过】

今年3月16日,官方发布了一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内容很简单,核心就一个意思:鼓励大家消费,尤其是通过信贷的方式来拉动内需。政策里明确提到,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还得合理设置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更重要的是,未来两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还会有财政贴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国家愿意掏钱补贴,让你借钱更划算。

这政策一出,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尤其是那些网贷平台,原本还担心不良贷款率高企、政策收紧会让日子更难过,结果突然发现,风向变了。很多平台甚至开始琢磨着怎么趁这波政策红利,把生意做得更大。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虽然政策是为了鼓励消费,但这些消费贷款的资金,真的都花在消费上了吗?根据一些数据,2022年我国去掉房贷后的消费信贷余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了31.8%。而且,线上消费信贷的渗透率已经飙到了73%,几乎快赶上美国了。但是,这些表面数据掩盖了一个事实:有相当一部分贷款资金,根本没按所谓的“消费”用途去用。

举个例子,像装修、购物、教育这些被归类为“消费”的场景,确实占了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的大头,大概有70%。但剩下的30%,却没有明确分类。这些钱可能被用来做什么?小微企业主拿去周转资金,或者干脆用来还之前的债务。更别提,那些填消费用途的用户,写的到底是“真消费”还是“假消费”,谁能分得清呢?

说到这儿,有些头部网贷平台倒是做得不错,比如蚂蚁消费金融、京东白条。他们通过绑定电商场景,确保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家账户,这样就很难被挪用。但大部分中小平台就没那么严格了。很多机构的风控审核做得不到位,导致资金的流向根本不透明。这也让所谓的“消费用途”变得有些名不副实。

政策可没闲着。2024年起,新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就要实施了。这办法直接规定,网络小贷单户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不能超过20万元,而且要严格审核资金用途。听起来是挺严格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机构可能也只是“走走过场”。尤其是现在国家在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估计对资金用途的审查,短期内也不会是监管的重点。

回到行业本身,虽然政策是个大红利,但消费金融的日子真的好过了吗?别忘了,整个行业现在正面临不良贷款率高企的压力。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不良率已经达到了2.22%,有些机构甚至超过了2.3%。而这些不良贷款里,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其实并不是用在消费上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材料采购贷款——表面上是消费,实际上是小微企业用来周转的。因为拿这些钱的人还款能力不足,导致了不良率的攀升。

政策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通过扩大分母(也就是扩大贷款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不良贷款率。此外,国家还在通过各种措施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6.9%,这说明真实的消费需求确实在提升。而且,一些定向场景的贷款,比如家电消费分期等,不良率明显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得多。

说到收入,政策也没少下功夫。明确提出要健全工资增长机制,还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5.9%。这样的增收政策,无疑为提升还款能力打下了基础。像文旅消费、银发经济这些新兴领域,也带来了不少增量场景。有个平台推出的“冰雪旅游分期”产品,2024年用户数增长了120%,还款逾期率低到只有0.8%。

消费金融行业要想长远发展,光靠政策支持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得回归到服务真实需求上。国家这次的政策,其实也是在“疏堵结合”。一方面,鼓励消费扩容;另一方面,也在严控资金滥用。对网贷平台来说,只有深耕消费场景,强化风控,才能在这波政策红利中站稳脚跟。

再说回来,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的评论那叫一个热闹,简直吵成了一锅粥。有人觉得这政策挺好,终于能让大家借钱更方便了,也有不少人吐槽,说这不就是变相刺激大家花呗、白条用得更多吗?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

有个网友直接开怼,“我就不明白了,借钱是容易了,可问题是我兜里没钱啊!借了钱还得还,难道这就能让我敢花?给我涨工资才是真爱!”这话一出,底下点赞的一大堆,毕竟大家的钱包确实都捂得紧紧的。

还有人调侃,“这波政策就是告诉我们,没事就多借点,反正还能续贷。到时候实在还不上了,可能国家还能帮你贴点利息。借钱买东西,买着买着就能发财了,对吧?”听着像开玩笑,但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说是借钱来消费,可那些小微企业主拿去周转,算消费吗?欠了债又还不上,最后不还是得靠政策兜底?”这问题甩出来,评论区又炸了。有个网友回了一句,“别管是不是消费,反正我借的钱最后都用来还信用卡了。消费?不存在的!”

也有不少人支持这个政策的。有个网友就说得很实际,“现在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振,国家放宽信贷支持,不是挺好吗?起码给了普通人更多选择。总比什么都不干强吧!”这样一说,好像也有点道理,毕竟政策初衷还是为了拉动经济。

有些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问题特别敏感。有个网友直接吐槽,“别搞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场景创新了,先把那些乱放贷的平台管好吧!现在借钱容易,催债更可怕。别到时候放出去的钱,最后全成了追债的麻烦。”这话说得虽然不客气,但确实扎心。

还有人开玩笑,“我现在都不敢借钱了,怕一不小心借着借着就进了黑名单。你说这政策是鼓励消费,结果最后把我消费能力都给掏空了,谁来管?”底下有人跟风回复,“别怕,反正黑名单这么多人,也不差你一个。”

也有人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我之前借消费贷装房子,结果后来贷款利率涨了,感觉压力挺大的。现在政策说要合理设置利率,我就想问一句,啥叫合理?能不能先把我之前的利率降下来?”这条评论下面,点赞数也不少,看来有同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更有网友直接调侃政策带来的财政贴息,“听说国家要补贴消费贷款利息,那意思是不是以后我借钱还少花点儿?要是真这样,我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个大电视了?”这种乐观派的评论虽然不多,但也让人心里一乐。

还有一类网友,干脆就开始吐槽消费金融行业的“花样玩法”。有个人说,“那些电商平台的白条啥的,看着方便,其实就是变着法儿让你花未来的钱。结果到头来,一算利息,哭都来不及!”这话一出,底下一片“+1”。

也有人比较佛系,“不管政策怎么说,反正我是没啥消费欲望了。哪怕借给我一堆钱,我也不知道该买啥。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能有钱吃顿好的就行了。”这种态度虽然消极,但好像也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总之,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的讨论就没停过。有人支持,有人吐槽,也有人直接无所谓。到底这政策能不能真正拉动消费,刺激经济,还得看后续的效果。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借钱确实变得更容易了,但借来的钱,究竟花在哪儿,谁心里没点数呢?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九游充值回馈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